“爱国三问”是1935年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在南开大学提出的振聋发聩之问,其开篇直指民族灵魂深处。财金学院分党校于4月14日中午在A2-101教室开展入党积极分子党课学习,本次课程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陈伟清老师主讲。
老师以“爱国三问”进行展开,1935年华北告急的凛冬,南开中学的操场上积雪未消。张伯苓校长突然敲响警钟,三千学子在寒风中肃立。当那三个裹挟着血性与泪光的问题划破长空——“你是中国人吗?你爱中国吗?你愿意中国好吗?”整个民国为之震颤。这穿透时空的拷问,至今仍在叩击着每个中国人的脊梁。当00后把“此生无悔入华夏”刷满弹幕时,可曾想过——我们是否配得上先辈用血泪提出的终极考题?84年前那三个看似简单的问题,在芯片断供的实验室里、在戍边战士的钢枪上、在每一个平凡岗位的坚守中,正演化出亿万种当代答卷。
通过本次学习,爱国三问看似简单,却考验着每个时代的中国人。在全球化与民族复兴交织的今天,爱国不仅是情感,更是理性;不仅是口号,更是行动。唯有将爱国之情转化为强国之志、报国之行,“爱国三问”才不会被历史尘封,而会成为一代代人接续奋斗的精神密码。

图为陈伟清老师为入党积极分子授课